故正气实者,多见阳脉,正气虚者,多见阴脉。如浮而无力谓之濡,沉而无力谓之弱;浮而极有力谓之革,沉而极有力谓之牢;浮中沉俱有力,按之且大谓之实,浮中沉俱无力,按之且大谓之虚;浮中沉极无力,按之且小,似有似无,谓之微,浮中沉极无力,按之且大涣散不收,谓之散;浮沉有力,中取无力,谓之芤,按之至骨,推寻始得,谓之伏,此皆以部位兼形状相反,而得名者也。
阴结证,身重不能食,阴不能消谷也,不大便,期十四日当剧者,阴体终濡,故早三日也。动气在下,不可下,下之则腹胀满,卒起头眩,食则下清谷,心下痞也。
意欲食复不能食,或有美时,或闻食臭,有不用时,似里病而非里病也。伤寒脉迟六、七日之下,当有「厥而下利」四字,若无此四字,则非除中证也。
弱、沉而无力,候阴虚也,岂止发热而已,当改之。盖痹则气必塞,气塞则必短气,前言之矣。